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后来,见淮南上下风气改善许多,杨行密这才召见各路官员,温言安抚。

众人见他还是与从前一样宽仁,也放心下来。不过有了之前那次敲打,众人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恣意妄为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杨渥在粮仓大火扑灭的第三天便已经出征了,而在出兵之前,杨渥也没忘了去一趟新军。

广陵城外,当初杨渥练兵的军营里,如今已经成了一支新军的营地。

营地里面。

杨渥静静的站在队伍的前端,望着眼前李承鼎等二十个队长,以及他们身后站得整整齐齐的队伍,不由感到满意。

说实话,当初组建这支新军,虽然目的是为了培养基础军官,但在他看来,这第一批的二十个队长里面就有九个都是将门子弟,有较为深厚的背.景,尤其是像李承鼎和周邺,这两人和杨渥的关系可是非同一般。

这些人虽然都是些可堪造就之辈,不过性子只怕也多倨傲,加上杨渥选出来担任教官的人里面,也没有能在资历、威望等方面与他们父辈比肩的将领,所以杨渥觉得教官们要让这些心高气傲的贵家公子们乖乖的听从命令,努力训练,只怕不是容易的事情。

不过后来他才发现,自己却是多虑了。

此时的广陵正是细雨蒙蒙,不过李承鼎等人却无一例外的努力挺起胸脯,任凭雨水顺着面颊滑下浸湿衣服,也没有一个人动上一动;甚至于,连他们的眼睛都是过上半天才眨上一下。

“别的不好说,但纪律严明,意志坚定,有一股军人气质,这一点却是无疑!”见了众人的表现,杨渥不由在心中评价着。

这段时间,虽然很忙,但杨渥还是经常来新军巡视,对新军的训练看得很重。

不过李承鼎等人之所以这样服服帖帖的,却不是杨渥的功劳,而是此刻正站在他身边,一脸肃然的尚公乃。

尚公乃认为,军人最重要的便是服从,军规军纪必须严格贯彻,这一点得到了杨渥的认同。

所以,自从新军开训以后,尚公乃每天都会让士兵们排队列,尤其是夏季最热的那几天,更是天天在太阳底下排成队列暴晒,目的据说是为了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服从性。

而且,尚公乃还带着几个侍卫时常在队伍里面来回巡视,只要有人敢稍微动上一动,立马上去便是一阵老拳。

这些公子哥们,哪里受过这种苦,有去找尚公乃理论的,结果挨了一阵老拳;有向杨渥反应的,结果杨渥推脱说,这是教官训练,他不好干涉;还有自恃学过武艺的,想要武力反抗,却不料尚公乃的武艺更加精熟,他们根本不是对手,结果同样是挨了一阵老拳。

除了站队列外,尚公乃还变着花样的折腾李承鼎等人,只要他们稍有违背纪律的情况,便是一阵老拳下来,同样是一点情面不讲。

这一来二去,就像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一般,李承鼎等人也就放弃了抵抗,最终只能认命。

到了如今,这些队长们在纪律服从性方面已经取得了极大成效,这让杨渥觉得,让尚公乃来当这个教官,却是选对了。

除了锻炼意志力和服从性外,新军里面还教授了许多东西,比如该如何在野外扎营,作战时该如何分配兵力等,不过教的都比较散乱,不成系统;杨渥选的这些教官们,虽然身经百战,实战经验丰富,带兵的本事也没的说,不过让他们来教书育人,却还差得远。

而且杨渥看得出来,这些教官之中,除了丁袗这个性格谨小慎微的总教官,以及尚公乃这个不管让他去干什么他都会尽心尽职的职业模范外,其他几个教官,比如孙琰、李德诚等人,对于将他们放在这里教授新人,心中是有些不情愿的。

他们毕竟是有本事的人,又还存有建功立业的想法,自然不愿呆在这种没什么晋升机会的地方。

合格教官的缺乏,这肯定会成为制约军校发展的一大因素,可惜杨渥暂时也没有什么办法解决。

当然,他这次来此的目的却不是巡视的,而是想要带这些人上战场的,尤其是李承嗣等九人,他们作为将门子弟,虽说从小就接触过,但真正上战场却还是第一次。

解散队伍后,杨渥将李承鼎等二十个队长召集起来宣布道:“这一次南征,我会带上你们,不过不是要你们上战场,而是让你们去看的。你们这些天学了很多东西,不过你们肯定也留下了很多疑问,这些疑问,光靠想是没有用的,必须到军中去看看。看看你们实际见到的,和你们学到的有什么不同,然后回来写一份报告!”

“遵命!”

ps:今天同样是三更,一万字,还有一更在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