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第七十九章(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来他屋里换茶还有送饭的是一个婆子,平时只做简单的打扫。

在顾府的日子虽然无聊,顾二爷倒是没有亏待杜名远和他父子两人,才来了不多久还派了锦绣坊的大娘子和裁缝过来为他们量身,说秋季快到了,马上天气转凉以后再做衣服已经来不及,杜名远带着小儿子去拜谢过顾二爷。顾德珉只说没事,希望杜齐修能好好读书,期待他来日高中。

屋外忽然有人说话,杜齐修原先懒得去听,只觉得其中一个人的声音颇为熟悉,他探出头,从窗外看到有两个顾府家仆在焦急地寻找什么。那两个人没看到他。

侧耳听了一会儿,其中一个好像在说:“这下可怎么好,从宣府镇寄来的信,二小姐等了多日,如今竟是丢了。”

另一个也说:“别急,你再好好想想,你先前收了送信人的信以后,放在哪里了?”

这个丢信的说道:“还能放哪里,我收了信以后,就先留在前厅的桌上了,李管事让我去帮个忙,我也就跑个腿出去了一会儿,哪想到这封信好好地放在桌上,就没了。”

另一个叹息着说道:“你也真是糊涂,这么重要的信,指不定里面写了什么内容,你也知道二小姐很宝贝侯爷那边寄来的信,收到以后就应该贴身保管,等见到二小姐之后,再交给她。怎么能随意地放在桌上就不过问了?”

这个丢信的人急了:“我哪里知道,只是放了一会儿,信就能没了。顾府里又不能有外人来,谁会没事动了二小姐的信?”

另一个人只能宽慰他道:“什么也别说了,还是赶紧找信吧,二小姐若是知道信丢了,得多难受,没准还会罚你办事不利,我看这信必是被谁拿了。赶紧找找吧,肯定还在谁的手里。”

杜齐修听了半天,认出来另一个人的声音,正是经常来给他送饭,换茶水,顺便做打扫的婆子。

丢信人的声音他听不出来,应该不认识。

杜齐修凝神又听了一会儿,两个人脚步匆匆离开了。顾府这么大,他也无需每个人都认识,何况还是丢了信的下人。

他也不在屋里待着了。才转身出来,进竹林一会儿,就在附近看到一个神色匆匆的人。

那人穿着华贵,浓眉轩昂,腰间垂了一个宝葫芦形状的小香包。绿色的流苏穗子从香包上垂下。他穿得精致,连宝葫芦也绣得十分精美。

必是府内的公子无疑了。

杜齐修踏步迎上前,又看到他年纪不小了,肯定不是二爷的儿子。二爷的儿子叫顾钧文,他随父亲找顾德珉时见过,还是个十一岁大的小公子。

眼前之人身量已是拔高,观情态,比他要小上几岁,约莫十五六岁左右。皮肤白皙,被那日光一照,微微有点发红了,杜齐修还没走近,竟是从他的身上看到一点顾云瑶的影子。此刻顿了脚步,微微一怔。

顾钧书看到从斜里忽然走出一个脸容轻佻的男子,也是微微一怔,他手里还捏着从前厅里的桌上拿来的信,上面写了是从宣府镇寄过来的蔺绍安给顾云瑶的信,但是有两封,一连寄来两封,实属新奇,但更重要的是,顾钧书很在意侯府的这位世子究竟给瑶儿妹妹写了什么内容。

小时候有缘见过一次蔺绍安,当时蔺绍安还送了他与弟弟两人一人一支亲自做的毛笔,笔身用翡翠玉制,写了这么多年倒是从来没有坏过。

当时他和弟弟顾钧祁两个人还把蔺绍安亲切地当成兄长来看。

岂知蔺绍安这么多年来与顾云瑶两个人的联系没断过。

他很在意蔺绍安给顾云瑶写了什么。二妹妹是不是又要嫁给蔺绍安?

看到突然走来的杜齐修,顾钧书很意外,把信匆忙地藏到了身后,只见对面的人和他拱手说道:“在下杜齐修,是杜名远杜老先生的三子,这段日子借住在府上,多有叨扰,还望海涵。不知这位公子,是府内大公子或是二公子的哪一位?”

杜齐修对他笑了一会儿,风吹竹林发出沙沙的响声,顾钧书背在身后的双手却僵麻了一瞬。

……

今日去顾老太太处请安时,顾云瑶和往常一样穿得比较素淡,才走进正堂内,发现大伯母肖氏也在。

肖氏这段日子在忙顾钧祁念书的事,已经许久没能看到她了,才见到她,当时脸上就笑容满面,把她拉过来想要好好和她说话。

“你这丫头,若没事的时候,就到我们的院里来坐坐,有什么想吃的,叫你大哥和二哥替你准备好了。”

这里的大哥和二哥说的是顾钧书和顾钧祁。

但顾云瑶一时没反应过来,想起自己真正的兄长顾峥,有些沉默。

肖氏不明白她因何而沉默,看见她没穿为她找锦绣坊裁制的衣裳,有点惋惜,说道:“你这丫头,怎的也不知道要好好打扮。”

若是她的女儿,必然要好好装扮一番,这般年纪正是人比花娇艳的时候,该是什么艳就往身上穿,什么鹅黄色、翡翠绿、桃花粉……她都为云瑶相中了好多颜色。

在肖氏的理解里,女孩子家家的,就应该从小到大穿得粉嫩一些,看二房柳姨娘的女儿顾云梅就知道了。哪怕是如今不够得宠备受冷落的顾云芝,平日穿得也比顾云瑶要娇艳。正如她所说,顾云瑶却不知道好好打扮自己。

但是肖氏不知道,顾云瑶就是刻意如此。

其实她也想穿一些好颜色的衣裳,但是上一世的教训告诉她,能不引人注目的时候,还是尽量不引人注目。

顾老太太看到孙女又来了,也很高兴,要拉着她的手和她说话。

“你这孩子,我都叫赵妈妈吩咐下去了,这些日子免了你们的晨昏定省,其他的孩子虽说也过来看看,走动得倒是没你这么勤。”

顾老太太当真是心疼她,这孩子从小就失了娘,以前觉得她乖巧可爱,善讨人欢心,后来渐渐发现,是她心思比别人都要聪慧敏锐。她才从小佛堂里“出关”没多久,顾云瑶又是念着放心不下她而来。

顾云瑶却觉得她必须来。

她看着祖母。虽然顾老太太免了他们这些子孙的晨昏定省,其他人请安的次数确实也少了些,加上大房两位公子的学业要紧,特别是顾钧祁,明年春闱在即,他势必每时每刻都要用功读书。

可祖母这边,是必须要来看看的。能陪在顾老太太身边的日子,其实并不多,随着她一天天的长大,祖母是一天天地在老去,能陪她一天的时候便要好好多陪一天。

五年前祖母突然病重的事,叫顾云瑶始料不及,这一世因她的插手,许多事情的转变与前世的走向完全不一样,当然值得人高兴的好的一面更多一些。但许多意外也不能不防。

从昨日开始,薛妈妈便过来告诉她,顾老太太已经从小佛堂里“出关”了,她高兴得恨不能第二天早点到来。

一夜兴奋才没睡好。

顾云瑶怎么会不明白老太太舍不得她?可她同样舍不得老太太。

揉着祖母的手,顾云瑶马上就笑了起来:“祖母这是想赶着我走吗?不仅我今日要来,明日也要来。每天都要来缠着祖母,看祖母今日儿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

顾老太太真是一直拿她都没有办法,只能无奈笑说道:“你呀你,从小就是个鬼灵精。”

一会儿想到她早膳吃得如何,又问了:“祖母给你安排过去的厨子,还合你的口味?”

顾云瑶听了祖母的话,笑了笑对她说:“自然是合的,还是您这儿出来的厨子包出来的馄饨香。”

顾老太太听后就安心了。

以前顾云瑶总念着她这边房里包出来的馄饨,自她搬出安喜堂,到文舒斋以后,干脆把会包云瑶爱吃的馄饨的厨子安排过去了。

这“文舒斋”的字,去年还是顾云瑶请顾钧祁亲自题的,顾云瑶请他题完以后,祝他早日金榜题名,这才省了她的润笔费。

其实明年的春闱,势必有一场好戏。

顾云瑶一直在想,前世是因为命运坎坷,才叫大房的两位哥哥们无法施展抱负,前世顾钧祁中举,好像是二十岁之后的事,因为过了几年动荡的日子——隆宝帝大发雷霆之下将大伯父他们贬职到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那里山野居多,穷山恶水多刁民,光为了教化与管制当地顽固不化的刁民们,作为大伯父助力的顾钧祁花了不少心血。

如今他也能顺顺利利参加科考了,再也不用为颠沛流离所困扰,明年考场相见,指不定那姓杜的登徒子未必能够高中榜眼。

就是不知道此刻顾峥在何处,按照前世的走向,他明年应该也会来参加春闱,接着就是高中了状元。他如今……应该已经中了解元和会元,这很好找,如此名满天下的才子,多少人倾慕之,他的才名,甚至应该能传到京城中来,顾云瑶却丝毫得不到消息,哪怕今年南直隶的解元和会元,好像也不是同一个人。

杜老先生连日来一直避重就轻,除了教学以外的时候都躲着她不敢相见。顾云瑶决定今日请安完之后,再去好好催一催。

却突然听到顾老太太在问她:“瑶儿,祖母若是想把你许给你表哥,你觉得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