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net,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说起这狮子头,说法也是不少,传说狮子头的做法始于隋朝,是隋炀帝游幸时,到扬*州观看琼花以后,留连江南,观赏了无数美景。在扬*州饱揽了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以后,对园林胜景,赞赏不己,并亲自把四大名景更名为千金山,帽儿墩,平山堂,琼花观。回到行宫之后,又唤来御厨,让他们对景生情,做出四个菜来,以纪念这次的江南扬*州之行(古时有用菜肴仿制园林胜景的习俗),御厨詹王,费尽心思,做出了四样名菜,这四个菜是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葵花斩肉。隋炀帝品尝以后,非常高兴,于是乎,赐宴群臣,一时间成为佳肴,传遍江南。官宦权贵宴请宾客也都以有这四个菜为荣,奉为珍品。
到了唐代,更是金盘玉脍,佳馔俱陈。这一天,郇国公宴客,命府中名厨韦巨元做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葵花斩肉四道名菜,并伴有山珍海味,水陆奇珍。宾客无不叹为观止。当葵花斩肉一菜端上时,只见用巨大的肉圆做成的葵花心,美轮美奂,真如雄狮之头。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宾客劝酒道:“公应佩九头狮子帅印。”郇国公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夕之会,葵花肉不如改为‘狮子头’。”自此淮扬名菜,又添一道“狮子头”,红烧,清蒸,脍炙人口。
宋人诗云:“却将一脔配两蟹,世间真有扬州鹤”,将吃螃蟹斩肉比喻成“骑鹤下扬州”的快活神仙,可见蟹粉狮子头一菜多么鲜美诱人了。
清代,乾隆下江南时,把这一佳肴带入京都,使之成为清宫菜之一。嘉庆年间,甘泉人林兰痴着的《邗江三首吟》中,也歌咏了扬州的“葵花肉丸”。其序曰:“肉以细切粗斩为丸,用荤素油煎成葵黄色,俗名葵花肉丸。”其诗云:“宾厨缕切已频频,团此葵花放手新。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徐珂在《清稗类钞》明确记述:“狮子头者,以形似而得名,猪肉圆也。猪肉肥瘦各半,细切粗斩,乃和以蛋白,使易凝固,或加虾仁、蟹粉。以黄沙罐一,底置黄芽菜或竹笋,略和以水及盐,以肉作极大之圆,置其上,上覆菜叶,以罐盖盖之,乃入铁锅,撒盐少许,以防锅裂。然后,以文火干烧之。每烧数把柴一停,约越五分时更烧之,侯熟取出。”清代《调鼎集》中就有扬州“大劗肉圆”一菜,其制法如下:“取肋条肉,去皮,切细长条,粗劗,加豆粉,少许作料,用手松捺,不可搓成。或炸或蒸(衬用嫩青)”,可见狮子头一菜在清代就为社会公认了。
高泽这小子也是个小人精,自己狼吞虎咽的同时,也不忘给左边的外婆右边的外公夹菜,把两位老人哄得是喜开眼笑,看着他急吼吼的吃想,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而高泽却是心无旁骛,一心对付着面前的那盘蒜香味的软兜长鱼(长鱼就是鳝鱼、黄鳝),菜的品相十分诱人,只见长鱼脊背乌光烁亮,吃在嘴里软嫩异常,清鲜爽口,蒜香浓郁。
鳝鱼,在里下河地区俗称“长鱼”,其味甚美,俗有“小暑鳝鱼赛人参”的民谚。软兜长鱼,又称“软兜鳝鱼”,是淮扬菜中最负盛名的一道菜肴,淮扬人厚待宾客最喜欢上这道“鲜嫩可口别具一格”的菜,让宾客尝鲜,赞口不绝。这道菜还有不少的功效呢:补虚养身调理,气血双补调理,营养不良调理,产后恢复调理。据《山海经》记载:“湖灌之水,其中多鳝。”江淮地区盛产鳝鱼,肉嫩、味美,营养丰富,两淮庖厨擅长以鳝鱼为主料,烹制成席,名曰:“两淮长鱼席”。其菜多达108款,肴肴叠出,品品味殊。软兜长鱼,即是长鱼席中的一道名肴。“兜”字是指以前余鳝时将鳝鱼装布兜,再经精加工。
据说,古代氽制长鱼,是将活长鱼用纱布兜扎,放入带有葱、姜、盐、醋的沸水锅内,氽至鱼身卷曲,口张开时捞出。取其脊肉烹制。成菜后鱼肉十分醇嫩,用筷子夹起,两端一垂,犹如小孩胸前的兜肚带,食时,可以汤匙兜住,故名“软兜长鱼”。
清人徐珂在其《清稗类钞·饮食类》中记载:“淮安多名庖,治鳝尤有名。且能以全席之肴,皆以鳝鱼为之,多着可数十品。盘也,碗也,碟也,所盛皆鳝也。而味各不同,谓之全鳝席,号称一百有八品者”。史载清光绪十年,两江总督左宗棠视察云梯关淮河水患,驻淮安府,淮安知府特地从阜*宁请厨师做了一道软兜长鱼供左大人品尝。在左宗棠的推荐下,软兜长鱼作为淮*安府的贡品之一晋京恭贺慈禧七十大寿。
藕夹子、烧杂烩、水晶虾饼这些可口的菜肴很快就下了高泽的肚子,倒不是林佩云平常在家不做给他吃,而是这些菜都是高泽的最爱,他就好这一口,据他自己说,就是天天吃这些他也不会厌的,更何况外婆的手艺可不是妈妈能比的。
高泽在桌上大块剁颐的时候,他还真没有意识到要怎么顾及到别人,在他心里,只要把外公外婆哄开心了就行了,因为两位老人在家里最大最有权威,再说,大舅平时最喜欢他了,因为他聪明伶俐,记忆力又是非常的惊人,不管教他什么东西,一学就会,看的书也是倒背如流,,好多的知识都是融会贯通,一点就透,你说这样的孩子谁会不喜欢呀,更何况还是自己的外甥,俗话说“外甥像舅”嘛,林佩学在别人面前说起高泽来,脸上也是特别的有光,平常没少疼爱他,每次见面都要送高泽一些书啊、连环画啊、本子、笔啊什么的。别的人也都习惯了高泽在家里的特殊地位、特殊待遇,主要是因为他最小,长得也纯真可爱讨人欢喜,再加上他聪慧过人、灵心慧智的,嘴又甜,察颜观色的本事远不是同龄的孩子能比的,自然是左右逢源,让大家都对他另眼相看了。
不过,座中就有一个人对高泽一直耿耿于怀的看不顺眼,总认为高泽一个外人抢了他的风头,爷爷奶奶的疼惜和爱宠本来应该都是自己的,而自己从小也是聪明讨喜的,虽然刚刚才上一年级,成绩在学校也是数一数二的,街面上一众同龄的小朋友也都喜欢跟在他的后面玩,俨然把他当成“老大”了。他就是不明白,高泽有什么好的,爷爷奶奶、大伯他们为什么就对高泽喜爱有加,另眼相看,而对他却是平淡得很,甚至是不闻不问的,要知道,他的爸爸妈妈可拿他当作宝贝的,也是“拿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呵护,却没有在爷爷奶奶这儿得到更多的爱怜,这让他把心中的不平不愤和微不可察的怒火都怪到了高泽的身上,而高泽自己却是一无所知,依然我行我素的该吃吃,该喝喝。
而对高泽愤愤不平的这个人是谁呢?而听下回分解吧!
本文由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