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net,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话说一九七六年的夏天来了,婷断断续续地在学校念了几年书,按她自己算来,在学校安稳的学习只有六年。实际啊11年,算算吧,从六五年上学到七六年毕业就知道了。
婷的病也痊愈了。出落得更加地标志了。成了方圆几十里出名的美人儿,父母也感到了骄傲,听人说谁谁家的大姑娘如何漂亮,妈妈心里美滋滋的。这时爸爸总是得意地说:“体型随我。”
毕业了,这时工厂也不招人了,好倒霉,原来父亲的单位子女是不下乡的,毕业就可以直接到工厂上班。到了七四年又来了一个新文件,统统下乡,婷也和其他同学一起下乡!到农村广阔天地练红心去了。
1976年8月的某日,在某广场开完誓师大会后。单位派车,打着红旗把他们十几个人送到了离家不是很远的青年点,过上了知识青年的集体生活……
青年点坐落在村子的西头,远离农舍人家,孤零零地与大地为邻。青年点是典型的四合院,正房两排。临大道的一排女生住,靠河边的那排男生住,天井里有压水井,还有菜地,种着萝卜白菜,此时八月,正是萝卜白菜生长的旺季,真是碧绿的菜畦,滚滚的河水,井拔凉水滋润着一群不知道愁滋味的年轻人……
伙房、仓库临东,猪圈朝西。整个建筑是四面房子围成正方形,看过北京的四合院吗?青年点阴错阳差地也建成了四合院。
婷是这个青年点最小的一个,最大的是老三届。点长也是七零年的……
很不幸婷和G分在一个青年点,G的父亲和婷的父亲在一起转战南北不算结下牢固的友谊,可也没少令婷的父亲去他家虚寒问暖,一家子那么多孩子还真困难!都是婷的父亲张罗着救济……
婷和G生分,父亲倒是和他家父母熟悉……
多了一层这个关系,G对婷更加地上心了,还分到了一个小队。在干活方面他都是主动帮忙的。第一次割稻子,新青年傻傻地站在池梗上等着排队,看着社员和老青年四根垄四根垄的割着,等婷他们排上,前面的人都割过几个池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