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net,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接着又一封,是东阳城崔家大小姐写来,高瑜本就不想看的,但严温玉一再好奇,他只得拆开来读起。
信中的话语前半段依然跟往常一样,略显格式化,都是嘘寒问暖如妻子般的关怀,但后半段与以往略有不同。
以前在信中都没看过,是对他现在军营生活的好奇,问他些武者修炼的事宜,还问他为什么要去与哥舒九顺这样的坏人拼命,是因为家国情怀?
语气和词调,明显带上了个人色彩,能感受到很浓烈的好奇之意,并没有过多表现出对他保护一方平安的夸赞,但言语之间却又暗含此意。
种种若有若无的感觉,看的高瑜实在是心情愉悦,只能说小绿茶茶艺真是不浅,懂得利用聊些生活和爱好,来进入人心。
“高,实在是高!”高瑜只做出这样的评价,接着又把信收起,交给小姨保管,回信更是不可能的。
还是那个观点,小绿茶只适合谈恋爱,可惜这时代谈恋爱就是耍流氓,到时候非得被老爹大卸八块。
把所有信都读完,高瑜想了半天,也依然只写一封书信回给母亲。
想到自己在洛阳时,说的回辽东任职的理由,他心中都有些羞愧,回来一年半,光是想着自己的事,还没说回东阳城看看父母。
主要是时间太赶,他一到了辽东,就变得和严温玉相同心态,害怕北漠趁虚而入,时刻提防,脱不开身。
有时间回去一趟,他又不想浪费机会,只说等着试验田有些效果了,就带着成果回去一趟,一并劝说父亲。
但自去年年冬发现黑土以来,直至今年初,才刚刚播种下,要说收成结果,还得等到秋天来了才看到,所以再心急也只能是等着。
连着又过去十几天,北漠派人过关,来辽阳城内,想要回哥舒九顺的尸体,同时还为了表达歉意,送些牛羊来。
严温玉没给什么好脸色,让手下把哥舒九顺那脑袋碎成一块块的尸体抬出。
北漠人态度一成不变,依然特别恭敬,谦卑。按照严温玉的话说,这是因为高瑜赢了,哥舒九顺被杀了,所以北漠自觉理亏。
如果哥舒九顺赢了,高瑜被杀了,北漠态度就会变得特别嚣张,哥舒九顺即便被严温玉杀死,也会被看作北漠英雄,现在嘛,只不过是北漠想遮盖的耻辱罢了。
好好招待是不可能的,把尸体还给他们,就赶紧打发走。坤平初,天下大乱时,北漠没少冲进关内烧杀掳掠,现在辽东的老一辈,都记着这份仇恨,也不断给新生的一辈输送观念,久而久之。
这北漠来了辽东,就跟过街老鼠一般,没把他们就地斩杀算是态度好的。
高瑜来辽东这一年半,经常带兵出关,也并不是为了纯属发泄清秀,喜欢杀人,主要目的是打完伏击后。抢夺北漠牧场中的牛羊,带回来让辽东百姓吃饱穿暖。
从这一点看,高瑜倒像是野蛮的侵略者。可在辽东百姓眼里是大英雄。
站在楼上,望着北漠一行人离开的背影,高瑜抬起手摩挲着下巴,脑中又提起想要出关打伏击的想法。
“别想了,今年以内是不可能再放你出关的。”严温玉知道他想的什么,果断说道。
高瑜疑惑道:“为什么?再多强些牛羊回来,咱们自己用不挺好。”
严温玉态度坚决道:“不行,你之前还跟我说呢,担心哥舒九顺师傅报复,现在怎么不要命了,他师傅不能出北漠,那你进去呢,你进去不是正趁人家心意。”
“再者说,你一次次打伏击,这次更是杀了哥舒九顺,现在早成了人家眼中钉,说不定今年夏就等着你钻进陷阱呢。”
“想都不要想,今年谁都不准出关,等等明年看关外形式再说。”
高瑜倒把这事忘光光的,确实哥舒九顺的师傅,可能在关外就等着他如忘,那以后出关也成了难事。
这点真让人发愁,他自己出去,就算打不过再逃回来也行,但那也抢不了多少牛羊,带着三千骑出去,又怕三千人全折了。
思来想去,也只能是听小姨的话,乖乖在辽东等一年,看清局势再说。
自此,高瑜一仗打出个太平的夏天,各势力都相安无事,很少有冲突发生,军队里闲的都快长毛了。
高瑜把蹴鞠,马球,这些游戏都安排出来,才让军阵中无聊的氛围得以缓解。
平平淡淡三个月过去,时间很快来到坤平三十一年秋。
高瑜迫不及待,带着严温玉,来到自己精心安排好的试验田,看看收成结果。
正如他所想一样,黑土还是那个黑土,把原本种植在辽阳城周围的小麦,迁移到这里,春种秋收,九月份的田地,放眼望去一片金黄。
严温玉也不敢相信,睁大双眼骑马在田地四周环绕了两圈,阳光照射下,一片金灿灿骗不了人,那一颗颗颗粒饱满的麦穗,块头接近辽阳城的两倍。
她没下地劳作,没种过地,所以只能从食客的角度来看,也很令人惊讶。
“可惜没有办法拍照,不然让父亲看了,应该会更加震惊。”高瑜望着眼前的一片小麦,小声说道。
经历这一次的试种,他大概明白之前这片黑土,为什么没有被发现,并种植粮食了。
第一肯定是没人愿意试验,他有着超前的思想,才肯试验,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辽东苦寒,往北更是寒冷。
这麦子是春种秋收,春天的辽东和冬天没什么区别,种植的黄金期,很少有农夫能扛过这股凛冽的寒风。
棉袄什么的更是扯淡,只有棉衣,但棉衣极贵,只有贵族才能穿戴,主要是棉花并没有大面积种植,吃都吃不饱,没人想起这门生意,所以御寒是大问题,但他这次叫来试种的几口人家,全是从辽阳军营退伍下来,本身就是武者。
武者自进入练气境,基本就难以被寒风袭扰,所以也能在这苦寒之地,不断耕作,也不怕生病。
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将来若想要把这里建设成大屯田,必须迁移过大量军户来,而且也需找商户合作,在适合种植棉花的汴州,冀州等地,种出大量棉花来。
新人新书,有大纲,存稿充沛,可爆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