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节 风波连连 1(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net,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蒋纬国正在武汉郊区的一栋大型建筑群里视察着一项重大的科研工程,这项科研工程对眼下、对未来、对全人类都具有着非凡的意义。步入该科研基地内,蒋纬国深感欣慰欣悦,基地位于郊区的一片山林盆地里,周围戒备森严,只有一条公路与外界想通,山林里二十四小时都有军警宪特进行着巡逻,基地由十多栋大型建筑组成,蒋纬国身在最大的中央大楼里,里面宽敞得就像一个飞机工厂车间,到处都是在此时普通人看来完全能用稀奇古怪来形容的机器设备以及蜘蛛网般的电线,白天光照充足,晚上灯火通明,成百上千名科研人员在这里宵衣旰食地忙碌着,四分之三以上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他们的目标是研制出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和计算器是两码事,前者诞生得更早,俗称电脑。电脑对人类的科学、文明等领域的促进意义是无需多言的,说来讽刺,电脑的诞生也是受到战争的刺激,战争是科学的催化剂,电脑是产品之一。眼下,人类正忙着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史无前例的自相残杀,为了更有效地杀死同类,各国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地设计、研制、开发各种杀伤力更强的武器,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堪称海量的计算,比如炮弹,如何让火炮轰射得更准?这需要反复地计算弹道数据,而每条弹道的数学模型都是非常复杂的非线式方程式,计算过程极难,并且几乎无法得到精确结果,算盘等传统计算工具是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的,因此,科学家们就需要更高级的计算工具了。实际上,蒋纬国所在的这个计算机研制基地的主要目的倒不是为了火炮、坦克、飞机当常规武器,而是为了原子弹。研制原子弹需要的计算量要比火炮等常规武器高出好几个数量级,数据庞杂得堪称天文数字,没有计算机,研制工程会大大延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研制出原子弹,首先要研制出计算机{中德犹的原子弹工程已经在进行中,不可能等着计算机研制成功再开始,计算机的研制是原子弹工程的一个分支,计算机被研制成功后能极大地加快原子弹工程的进度}。蒋纬国自然高度重视这个科研项目,为此,他投入了足足五百万美元的资金。值得一提的是,蒋纬国很有钱,但他还是入不敷出,因为需要他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比如研制原子弹,起码要扔进去20亿美元,万幸的是,他把犹太人拉了进来,犹太人又有头脑又有钞票,极大地减轻了蒋纬国的负担。对于中德犹三方联合研制原子弹,希特勒本来“颇为不快”甚至“有些恼怒”,蒋纬国让他“放犹太人一条生路”还在他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蒋纬国让犹太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内独立建国、完成复国,希特勒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蒋纬国把犹太人拉进中德联合研制原子弹的工程,希特勒真的“忍无可忍”了,在他看来,让犹太人可以继续苟延残喘下去就已经是对犹太人大发慈悲了,怎么能让犹太人以后跟德国、中国一起拥有原子弹这种超级武器?犹太人以后岂不是要跟德国人、中国人平起平坐了?尽管希特勒跟蒋纬国私人关系极度亲密,但他真的无法接受蒋纬国此举,不过,他最终还是被蒋纬国的苦口婆心给说服了,蒋纬国是这样说的:

“尊敬的元首,研制原子弹需要巨额的资金和大批的科学精英,只靠德国和中国进行这项工程,取得成功是必然的,但我们可能在时间上比不过美英了,如果美英抢在我们前面研制出原子弹,我们就完了,必须要把犹太人拉进来,一来给我们节约资金、增强科研实力,二来可以加快我们的进度,获得时间上的优势。恳请元首您从大局角度出发,认可我的做法。”

中德犹三方联合研制原子弹,人力方面,犹太人比例最大,德国人其次,中国人最少,财力方面,犹太人还是比例最大,德国人和中国人一样多,物力方面则是中国占据最大比例,因为基地就在中国境内,需要的资源、材料、电力等物力绝大部分都是中国提供的。实际上,中国在此项工程中受益极大,德犹的科研水平大大地超过中国,大批中国的年轻的科学家们因为参加该工程而得到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在科研能力上突飞猛进,产生上百名世界一流的中国本土科学家,除此之外,犹太人的加盟给蒋纬国省了一大笔钱,让蒋纬国只掏了几个亿,否则他起码掏十亿以上美元{犹太人掏了十多个亿,希特勒掏了五六亿,蒋纬国掏了四五亿}。

蒋纬国来到中德犹三方联合研制计算机基地进行视察是拉着萧爻一起来的,除了公事,他其实还有点私事,因为萧爻的未婚妻万源就在这里工作。主持这项工程的是著名的数学家、科学全才约翰·冯·诺依曼,他是一位犹太人,以前居住在匈牙利,匈牙利跟德国是“同穿一条裤子”的关系,他以前的经历就可想而知了,但现在,他已经是以色列公民,并且他跟几乎所有的犹太人一样,都对中国、对蒋纬国充满感激之情,主持这项工程时自然呕心沥血、不遗余力;该工程的副总工程师是一位年仅三旬、眉清目秀的年轻人,此人在后世大名鼎鼎,因为后世著名的苹果牌手机的标志就是他自杀时咬的一口的那个注射了氰化物的苹果,他叫艾伦·麦席森·图灵,非凡卓越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在后世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他也是犹太人,原本是英国国籍,此时同样加入了他的真正的国家以色列的国籍,继而参加了中德犹三方联合研制计算机的工程。蒋纬国在这里看到的中国科学家不多,只有两百多人,毕竟计算机研制在此时还是一门新生的科学,中国本来就科技水平较为落后,自然严重缺乏本土的计算机领域的专门人才。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是数学,因此参加该项目的中国科学家都是杰出的数学家,领头者是中国此时最杰出的计算数学家冯康,只有二十四岁,而他的同僚们也都不超过三十岁,基本上都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俊杰,年龄绝不是问题,因为美国第一台通用计算机的总工程师埃克特在走马上任时也只有二十五岁。外国科学家能做到的事,中国科学家当然也能做到,无论中外,年轻的科学家恰恰最具有创新头脑和打破常规思维的勇气。蒋纬国对本国的年轻科学家们的能力充满了信心,中国人本来就是非常聪明的。

“军师夫人,进展得怎么样啊?”蒋纬国在柳无垢、萧爻、万源的陪同下一路查看着,同时故意拿萧爻开心。

果然,听到蒋纬国高声大气地这么称呼万源后,向来古板得好像不食人间烟火的萧爻顿时一边欲盖弥彰地、艰难无比地继续保持着他向来的面无表情一边却面红耳赤,其窘迫的样子让蒋纬国乐得真恨不得拿照相机拍下这幕比看到飞碟还难得的场景。实际上,得知萧爻要结婚后,南京军内部{主要是跟蒋纬国、萧爻年龄差不多的少壮派将领军官}立刻被引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波澜,以张云为代表的一大群唯恐天下不乱的青年军官立刻把此事当成了今年的头等大事,没事就凑在一起商讨着如何“为军师庆祝”,说是“庆祝”,实际上就是“恶搞”。众所周知,萧爻在南京军内部“民愤极大”,南京军的青年军官们都不怕蒋纬国,但是都怕萧爻,张云等平时被他整怕的人对于此时能有机会正大光明地“报复”萧爻都很是欢欣鼓舞,就差到大街上敲锣打鼓了,这些人兴致一上来,出的主意一个比一个离谱,五花八门、乱七八糟不说,并且无一个不带着“趁机公报私仇”的用意。

比起萧爻的窘迫,万源倒是大大方方,甚至十分享受“军师夫人”这个称呼,她扬眉吐气地回答道:“那当然喽!我们这里有这么多最优秀的科学家,还有二公子你提供的多得花不完的资金,进展想慢都慢不下来啊!”

“那就麻烦军师夫人给我具体说说看吧!”

万源说道:“先说说国外同行吧!早在1937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就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计算机,叫做‘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bc},并在去年成功通过了测试,不过,该计算机十分原始,不可编程,只能计算线性方程式,但在今年{1943年},美国人开始着手研制第二代计算机,代号‘eniac’{埃尼亚克},据说其设计目标是要计算速度达到手工计算的二十万倍,换而言之,需要两百名计算快手连续工作两个月的弹道数据只需三秒钟即可计算完毕,另外,英国人也在研制着代号‘巨人’的计算机,但英国人的‘巨人’在本质上只是运算装置、大型解码机,并没有抓住计算机的核心,相比而言,我们的计算机…”

“抱歉,我先打断一下。”蒋纬国好奇地问道,“你们怎么这么清楚美国人和英国人的计算机研制情况?”

萧爻在旁边解释道:“在这里工作的一些犹太科学家以前曾经参与过美英计算机的研制工程,知道很多内情,另外,美英计算机研制工程里此时仍有一些犹太科学家参加,而那些犹太科学家其实都得到以色列政府的指示,暗中给我们搜集和提供相关情报。”

蒋纬国点点头:“所以,把犹太人拉进来是非常正确的,犹太人太他妈的聪明了!”

万源接着说道:“我们的计算机研制进度大大地超过美英,除了人力和技术上的优势,还因为一个重大的思维突破。”她露出一个骄傲的表情,“这可是我们中国科学家的贡献呢!”

“说说看。”蒋纬国喜笑颜开。

万源说道:“在计算机进位制上,我们曾经绞尽脑汁,一开始使用了现实生活中惯用的十进制,发现问题极多,于是我们采取了更复杂的进位制,结果仍然是一筹莫展,直到后来,冯康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想法,他说‘我们之所以不成功,是否不是因为我们想得不够复杂,而是因为我们想得不够简单?为什么要用十进制、十二进制、六十进制,却不使用最简单的二进制呢?’我们感到醍醐灌顶,使用二进制给计算机编程,顿时,原本困扰我们的大部分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我们欣喜若狂地发现,原来二进制才是计算机的真正语言。庆功会上,我问冯康‘你怎么就想到这一点呢’,他说他是从中国古典哲学里得到的启发,周易、八卦、阴阳、正反、昼夜、男女…世界就是二进制的,所以世界才会如此和谐,计算机也是一样的。”

“好聪明!”柳无垢忍不住鼓掌,“咱们中国的科学家果然不逊于外国的科学家!”

“那是当然,我们中国人绝对不比外国人差,并且绝对能进全世界最聪明民族前三甲。”蒋纬国也深感自豪。

视察结果让蒋纬国十分满意,根据万源的说法,“中德犹联合研制的第一台计算机最快明年{1944年}春就能成功”。蒋纬国心知肚明,计算机一旦被研制出来,立刻就会被投入原子弹的研制工程。只要原子弹在手,美国、日本,统统不是问题。蒋纬国在心里暗想:“美国虽然强大,但最大的弱点就是‘怕死人’,到时候用德国的飞弹把原子弹发射到美国境内某个无人区爆炸开,我不相信美国政府还能再死撑下去,至于日本人,挨了原子弹还不投降,老子就把他们炸得死绝灭亡!”

走出基地时,蒋纬国嘻嘻笑着问萧爻:“军师,你跟那个女教授是怎么认识的?你们俩到底是怎么在一起的?”

萧爻脸色发红:“也没什么,当初南京会战中后期,我们因为兵员不足并且解救了大批妇女,那些妇女都对日军恨之入骨,因此我们组建了一支女兵部队,她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战争停止了,局势稳定了,我们自然不需要再把女人送上战场了。你忙着搞建设、搞发展时,让我去整顿部队,我主持了那个‘黑寡妇’女兵部队的解散工作,女兵们都非常伤感,她们绝大多数者已经家破人亡、无家可归,我就申请了几笔拨款,把她们都安顿好,嫁人的嫁人、工作的工作、重操旧业的重操旧业,跟她多次联系,就熟了。”

“军师,别说得这么大而化之、避重就轻嘛!”蒋纬国乐不可支,“我要听具体的过程,从熟人变成恋人,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你怎么能只字不提呢?肯定有什么故事吧?快说!”

“蒋纬国,你好无聊啊!”柳无垢在旁边看不下去了。

就在这时,孙涛急匆匆地跑过来:“纬哥!出事了!”

蒋纬国的好心情一下子烟消云散,他急忙喊道:“出什么事了?”

“是大夫人!”孙涛气喘吁吁,“大夫人出事了!你快跟我来!”

蒋纬国急忙带着柳无垢、萧爻跟着孙涛沿着山间公路跑出基地所在的盆地。在路口的一辆汽车上,蒋纬国见到了眼中含泪的施利聆。看到蒋纬国过来,施利聆也不管别人特别是柳无垢在场,立刻扑进蒋纬国的怀里,哭得梨花带雨、楚楚可怜:“纬国…”

“没有受伤吧?没有受伤就好,没事了,没事了,我在呢!”蒋纬国抱着施利聆,然后回头问孙涛,“到底怎么回事?”

孙涛说道:“大夫人今天去鄂西一个县的福利院探望那里的孩子们,结果期间收到一封恐吓信,让大夫人受了不小的惊吓。”他把那封施利聆收到的信函递给蒋纬国。

蒋纬国把施利聆轻轻推开,交给柳无垢去哄,然后打开信函,里面掉出一颗黄澄澄的子弹,是南京军制式使用的98K步枪的子弹,接着是一张薄薄的信纸,上面写道:大夫人,请您以后小心点,不要这么张扬,否则我就会给你送来第二颗子弹,并且是用枪送来而不是用信封送来。

“哪个王八蛋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敢送恐吓信给我老婆?”蒋纬国又惊又怒。

“纬哥,信纸背面还有字。”孙涛提醒道。

蒋纬国立刻翻过信纸,只见背面上写着:我对蒋纬国将军绝对忠诚,随时愿为蒋纬国将军献出生命以及比生命更重要的尊严和名誉,我和无数跟我一样的人坚信不疑,我国除了蒋委员长,只有在蒋纬国将军的领导下才会越来越强大,为了国家,我愿意付出一切。蒋委员长万岁!蒋纬国将军万岁!

“这…”蒋纬国顿时看得懵了,“这他妈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孙涛说道:“根据大夫人随从的回忆,送来这封恐吓信的人是一个中年男子,腿脚不便,似乎是一个因为腿脚受伤而退伍的军人,虽然没穿军装,但胸前挂着南京军特有的伤残军人光荣勋章。”

“南京军?”蒋纬国脑子里彻底混乱了,“我的南京军给我的老婆送恐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