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王厂长不认识鲁大爷?(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net,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这些小事情王轻舟一个人都可以搞定。

只有一件事……

“没听我爸说,我有一个姓鲁的大爷啊……”

陈露阳眨巴眨巴眼睛,神情中全是迷惑。

不是王轻舟,也不是陈大志……

还有谁能有这么大本事,能认识石山钢铁厂的厂长?

难不成是我妈的婚前友好???

嘶……不能啊!

这要真是小冯的婚前友好,

那小冯肯定不能放着英俊潇洒的鲁永强不要,反而要老陈的老猪腰子脸啊!

这可真是奇了怪了……

正想着,忽然陈露阳一愣!

卧槽……

不能是陈拓的关系吧???

能跟他有密切联系的,还能让他叫大爷的,除了陈拓好像也没别人了。

再一联想,当初鲁永强看到自己胸前顺撇手套时候的样子,

陈露阳重重在胸前拍了拍手。

没跑了。

这鲁大爷绝对是自己未来老丈人的关系!

想通这件事,陈露阳美了。

嘿嘿嘿。

这未来老丈人也真是的!

有这关系不早说!

他要早知道鲁永强是自己大爷,当初直接腆脸要俩老鹰多好!

省的李河之前一直惦记桥上的小狮子。

重重呼出一口气!

陈露阳胸膛里斗志昂扬。

看来之前的付出总算不是没有回报,拿下嘴硬心软的未来老丈人是早晚的事儿!

这声“爸”他叫定了!

……

亲手将给奖励材料加急投送出去,陈露阳坐公交回到了学校。

一回到学校,陈露阳连宿舍都没进,拐弯就直奔三教和办公楼之间的长廊去了。

这片地方不大,却是校园里人流最密集的核心地带之一。

从三教上课出来、去办公楼办事、去食堂吃饭、去图书馆借书,十有八九都会从这里穿过。

而此时,一整条走廊两边的宣传橱窗和户外展板早已贴满了各院系布置的板报。

陈露阳快步走到经济系那一块展板前,一眼就认出了自家班级的作品。

《账簿与铁蹄——经济视角下的民族危亡与青年担当》

底色是仿旧的算盘纹理图样,右下角画着一张撑开的账簿和几枚银元,算盘珠子下还贴了两张复印过的1935年税票剪影。

整块板报由左至右分成三栏:

第一栏写的是抗战前夕国家财政开支与军费比重的变动,配图是几张复刻的老报纸小样,红笔圈出“法币贬值”与“兵工税”字样。

第二栏是粮税调整的图表,用粉笔画出了“粮食征购价”与“北平粮价”之间的差值曲线。边角处还有小字注明“数据来源:国立北平图书馆旧藏”。

第三栏正中,是一段格外醒目的文字:

“面对民族危机,有人奔赴前线,有人奔走呐喊,也有人在夜色中,伏案记账、筹粮筹税。没有哪个青年,可以置身事外。”

字是冯铁生写的。

粉笔干净利落,苍劲有力,结尾还收了个漂亮的顿笔。

板报前不时有学生驻足观看,一块一块地看过去,时不时在做着笔记。

陈露阳轻轻皱眉。

他看着身边这些年纪或大或小的同学。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近乎疯狂的利用所有时间,去大量的汲取知识。

生怕荒废时间,浪费了这么珍贵又来之不易的教育资源。

虽然自己的修理厂逐渐走向正轨,

但是学习这方面,确实是落下了!

微微沉默了半晌,陈露阳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妈的,今晚不睡觉了!

把最近的课都补回来。

……

话虽然这么说,

但陈露阳刚翻开高数课本,就被沈飞喊了出去。

“别看了别看了,赶紧救火去!”

“什么火啊?”

“国际火!”

此时的排练场里,

亚历山大穿着旧军装正站在舞台中间发愣,

旁边的小品导演挥着手喊:“你这儿动作太慢了,听明白了吗?你要从这儿走到这儿,听见没?”

亚历山大一脸茫然:“什……什么‘慢’?”

后台法迪举着诗稿也着急:““我什么时候上场?现在吗?还是等会儿?””

没人搭理他,大家都在忙着走位、贴麦克。

皮埃尔在角落冲话筒调音台喊:“这个‘三号话筒’是我的吗?还是‘four’?”

陈露阳一进门,团委老师就像见着救星。

“陈同学你可来了!快帮他们翻译一下!他们几个动作都对,就是听不懂我们指令,我嗓子都喊哑了!”

虽然这几位国际友人的母语五花八门,但好歹英语都能听个八成。

团委也实在没办法,临时把陈露阳叫来,让他给大家翻译救急。

“没问题!老师你说说要咋安排?我告诉他们!”

陈露阳热心肠的劲上来了。

听明白了团委老师的安排之后,陈露阳撸起袖子走到台前,先用波兰话道:

“亚历山大,你先站这儿,等灯光亮了,听我数到三,你就从这里走到那边。记住,要走得快一点。

听到母语的一瞬间,亚历山大的瞳孔一缩,下意识以为自己回家了。

随即,亚历山大冲着陈露阳疯狂点头,证明自己听懂了。

陈露阳接着转头,对法迪说了几句阿拉伯腔调的英语:

“当最后一个人,就是他……”

陈露阳指了指旁边一个戴黑框眼镜的青年道:“等他说完了,你再从后面走出来。他说话的时候,你不要出来。”

法迪兴奋的伸出手,比了一个“OK”的手势。

弄完了这两个人,陈露阳又一路小跑到了角落的调音台旁:

“兄弟,这不是你的麦,是四号麦克风是你的。”

“Merci!陈!”皮埃尔痛快开口。

不到十分钟,原本乱成一团的排练场就被他理出头绪。

眼看几位留学生各自找准了位、弄懂了口令,不仅导演松口气,就连排练厅其他的学生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陈露阳。

“他刚才说的是啥啊?我咋听着不像英语?”

后台负责灯光的同学忍不住问。

“不知道啊,我一句没听懂。”

另一个人小声狐疑。

“咱们没听懂不要紧,关键那几个国际友人听懂比啥都强。”

俩人正小声蛐蛐呢,

就听见陈露阳冲着角落的皮埃尔,扯着嗓子用一口法语吼出:

“Quatre! Numéro quatre! C’està toi!”(“四号!四号麦克风!轮到你了!”)

嚯……!

全排练厅的人都仿佛看外星人一样的看着陈露阳。

他不是学英语的吗?

这也太吓人了吧?!

他一个人说仨语种??

团委老师的目光灼热了。

早知蜀中有大将……何必他们一个个扯着嗓子学诸葛亮喊麦布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