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我要讴歌我师兄!!!(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net,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

眼看着全国高教外语演讲比赛完成,陈露阳的生活再次回到了正轨上。

除了在学校认认真真的上课学习以外,

其余时间就用来写李正繁交给他的论文内容。

一想到这个论文写完,就能直接顶两门课的期末成绩,陈露阳就仿佛打了鸡血一样,每天低头就是写!

歘歘写!

往死里写!

而这几天,张楠也在来回奔波。

为了进一步完善设计,他不断坐车往学校跑,

反复和张殿才校对点火线圈模块的技术数值和结构图纸。

在日子平稳又紧张有序的流淌中,

终于在这一天,陈露阳等来了《关于推动第一阶段产教协同试点项目对接工作的通知》。

修理厂里,

陈露阳看着手中的红头文件,快速的忽略第一段的目的、第二段的做法、第三段的意义……

直接翻到后面的试点单位名称那页。

“有了……!”

单位对接安排!

劲霸小汽车维护修理中心对接单位:第一工业技校、机电技校。

看见这两个学校名字的时候,陈露阳的内心都快兴奋的尖叫了!

这两个技校不光是片儿城市内最早一批开设数控课程的技校之一,

而且设备全,师资强,学生稳,

无论是师资、机床、学生都很强!

第一工业技校,学生操作稳,设备准头足,师傅带徒也规范。

车铣复合和卧式高精设备全配,

最适合干一些推杆尾部联轴器端那种装夹难、精配要求高的工艺段。

机电技校则更牛在细精加工,尤其擅长锥孔类配合件的“内控精度打磨”。

他家的中控铰削那是一绝,

而且内锥修面和微弧圆止口的研磨经验也丰富得很。

这两个大技校一加入,

整个推杆的精加工核心工艺段就补齐了。

再加上早先对接的那四家普通技校,

“中粗+通配+半精+深精”整个工艺流程立马串成闭环!

从现在开始,自己就可以全身心地去推动点火线圈模块、联轴器套筒的试产排布和联络流程了!

还得是自己师兄啊!!!

陈露阳兴奋得在屋里转了好几个圈!

之前他还以为梁仲维最多也就帮他争取到一个中型技校,

哪想到,师兄竟然把这两个全市顶尖的专业技工院校一块儿打包捆绑塞给了他!

陈露阳激动的接着往下看:

文件最后一页不仅列了单位名单,还附带了一整套项目启动要求与操作细则:

“各对接单位应在接到本通知之日起三日内,通过电话或专人登门方式,完成首次对接。”

“技工学校方面须安排固定教学班组、专任实训指导教师与教学场地,并根据项目图纸组织学生参与试件试制。”

“工业单位方面须指派项目联系人,提供图纸、技术说明、试制用材等,并协助技校开展技术讲解、工艺交底与样品回收。”

“各单位须建立纸质登记台账制度,明确试件流转、加工工时、材料耗损及教师监督责任,备查备案。”

……

“这不就妥了么!!!”

陈露阳忍不住手指弹弹材料的页面,

三天内必须完成首次对接!!

有这一条明文规定卡着,就不用担心技校那边推三阻四、踢皮球。

自己就可以按照节奏,主动推进!

眼见心头一块大石头马上就要落地,但是更让他惊喜的是!

原本他以为张楠只画完了制动推杆一整套图纸,

但真到跟张楠一对细节才发现,

自己还是低估了力学系“图王”的真实战斗力!

不光制动推杆的整套图纸已经彻底收尾、归档,

点火线圈模块图纸不仅结构已经定型,连线圈座与绝缘柱的定位方式都调过两轮了。

虽然还有部分接线孔位和隔热层材料标注没最终敲定,

但完成度也已经奔着八成去了。

而联轴器套筒图纸更是干脆利落。

不仅标准结构版图纸已经绘制完成,连套筒中段的滚花槽宽度也是复核过了三遍。

就等着把辅助支架的注释图补上,以及绘一版给学生用的教学标注图,就可以直接进工序了!

当陈露阳看到这些图纸的时候,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真牛逼啊!

真不亏是光明正大考进北大,被誉为力学系“图王”的人物。

这实力和速度,简直跟自己写论文材料有一拼了。

当下,陈露阳领着张楠马不停蹄奔向第一工业技校和机电技校。

有了文件和市经委在中间的沟通,几乎毫不费力气,陈露阳就与两所学校谈成了合作。

作为支持,

第一工业技校这边划了12名学生,分成了两个六人小组,一组负责车削,一组负责铣削。

设备上安排了三台车床,一台立式铣床,还有一台标准钻床,

全部预留出来,供这批零部件试件专用。

机电技校那边选了10人,同样分成两组,铰削和磨削各带一组。

其中还有两个是专门从锥孔加工训练班里抽出来的学生,

他们的设备是一台铰床,一台内圆磨床,还有一台万能磨床,

跟队老师也都是带过竞赛队的老教员,对技术要求抓得极严。

除此之外,

两边学校还各派了一位专门的技术联络员,专职负责跟张楠和陈露阳对接。

无论是图纸收发、工艺卡确认、工时记录还是试件交接,

全都形成登记台账,月末上报备查。

只等张楠和陈露阳分别把图纸和材料都运过来,技校就可以正式安排生产。

……

“完美……”

“很完美。”

“相当完美!!!”

自习室里,

陈露阳看着手中刚刚写完的论文,忍不住发出心灵的讴歌和赞叹!

这人怎么就能这么有才,写出这么吱哇倍儿棒的论文!!!

按照李正繁的要求,陈露阳已经将哲学系需要自己翻译的哈贝马斯以及要撰写的材料写完了。

剩下需要解决的,就是第一阶段成果汇总与材料准备问题了。

搞项目,最终目的就是要出成果。

不管前面说的多么天花乱坠,你最后要是啥也拿不出来,那就是空转!

尤其这第一批成果材料,不仅是阶段性汇报的核心,更直接关系到下一轮经费、材料批复和项目认定的节奏,容不得半点马虎。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