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net,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正是由于孩子从小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外界环境的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孩子就很容易从一个好孩子变成一个坏孩子。我想,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坏孩子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为了让孩子保持本善的心,不让他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专心致志地教育孩子,即教育的根本之道,最重要的、最珍贵的是专一。换言之,从孩子出生开始,甚至孩子还在腹中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教育他,让他本善的心一直保持下来。
虽然“仁者希”,但是也要勉励孩子做一个仁者。
由于仁者越来越少,很多时候,孩子看到的都是不好的一面,这样,他就很容易懈怠,从而使自己沾染上坏习惯。
在生活中,当我们指出孩子身上的坏习惯时,他可能会说:“我们班上的同学都这样。”这时候,我们需要给予引导,让他明白:这样的坏习惯会妨碍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无论是谁,都不应该养成这样的坏习惯,绝不能产生盲目随众的心理。同时,我们也要勉励孩子,让他做一个真正的仁者,让他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态度。
其实,让孩子做一个仁者并不难,因为我们手中的《弟子规》就是最好的法宝之一。只要孩子经常诵读《弟子规》,并时刻按照《弟子规》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么,他离仁者就越来越近了。
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仁者呢?
一个真正的仁者,一般人见到他都会心生敬畏之心。人们并不是畏惧他的地位或权势,而是被他的德行、涵养所折服。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仁者做到了“言不讳,色不媚”,也就是说,仁者的言辞非常端正,他不会故作掩饰,不会说一些花言巧语,也不会违心地讨好他人。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从外表来看,君子有三种变化:从远处望见他的时候,觉得他很庄严;接近他之后,觉得他很温和;听他说话之后,又觉得他义正言辞。
可见,仁德之人真的是“言不讳,色不媚”,言辞端正,言行举止都有威仪,同时也是一个仁慈、宽厚的人。所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色,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否符合一个仁者的标准。当然,我们也应该把判断仁者的标准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看个明白。
教子箴言
如今,之所以会出现“流俗众,仁者希”的结果,是因为大多数人缺失了德行教育,同时又受到了外界环境的污染。其实,孩子只要从小接受良好的德行教育,奠定好德行的根基,哪怕外界环境污染得再厉害,他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从胎儿开始就接受良好的德行教育,为他亲近仁者、做一个仁者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