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小人之心与君子之腹(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net,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正当惠施坐立不安的时候,庄周却自己找上门来了,向惠施讲了一个故事:“南方有一种鸟,从南海出发,想飞到北海。这只鸟很奇怪,不是梧桐树它不栖身,不是仙果它不吃,不是清冽的甘泉它不喝。某天,这只鸟从一只猫头鹰家飞过,看见猫头鹰正准备吃掉一只死了好几天,身体都腐烂了的老鼠。当猫头鹰抬头看见这只从上空飞过的鸟,以为这只鸟也想吃它的老鼠,于是发出了一声惊叫:‘吓!’”庄周讲完故事,反问了惠施一句:“现在,你难道也要用魏国来‘吓’我吗?”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在无形中暴露的正是自己的心意。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佛印问苏东坡:“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半开玩笑地说:“我看你像一堆狗屎。”佛印也不反驳,微笑着说道:“我看你像一尊金佛。”

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个便宜,回家以后,便得意地向妹妹提起了这件事。

苏小妹听完大笑:“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意思就是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投射效应

心理学家罗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有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而且他们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实验表明,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了其他学生身上。

这种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其实质是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就是心理学上的“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一般表现为下面的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相同投射。陌生人互相交往时,因为不理解彼此,双方容易发生相同投射效应,彼此总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已然从自我出发作出判断。

第二种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例如,自己喜欢某一事物,跟陌生人谈论的话题就总围绕这件事打转,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听进去。

第三种是愿望投射,就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对方的一种投射现象。例如,一个小伙子对某个女孩一见钟情,并且非常想与女孩认识,并让她爱上自己,那么,他就有可能把对方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动作、言语理解成对方也爱自己。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身想法投射到他人的身上,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就像肯尼迪·古迪在《怎样让人们变成黄金》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停下来,用数秒钟的时间比较一下,你是如何关心自己的事情和关心他人的事情的,然后你就会理解,别人也和你一样。而你一旦掌握了这个诀窍,就会像罗斯福和林肯一样,拥有了做任何事的坚实基础。换言之,和别人相处的关系怎样,完全取决于你在多大程度上替别人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