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net,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者仍然用小锤一下一下地敲打着,几个人站起身来愤然离去,接着又有很多人陆续离去,会场越来越空。
四十多分钟过去了,“球动了!”坐在前排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刹时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铁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者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铁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会场中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掌声中,老者转过身来,只说了一句话:
“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延迟满足实验
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在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又叫“软糖实验”。
他选择了一群4岁的孩子,这些孩子多数为斯坦福大学教职员工及研究生的子女。在学校的大厅里他发给每位孩子一块包装精美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我有点事情要出去一下,你们可以马上吃糖,但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你们能够等到我回来再吃糖就可以吃到两颗。”他说完便假装走出了大厅,在一旁的观察室中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表现。
等待是漫长的,许诺是遥远的,而那颗糖果却真真切切地摆在每个孩子的面前。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这颗糖果对孩子们的诱惑也越来越大,伴随着窗外苹果花的芬芳,这种诱惑几乎不可抗拒。
一个孩子首先剥掉了精美的糖纸,把糖放进嘴里并发出“啧啧”的声音。受他的影响,好几个孩子忍不住了,纷纷剥开了精美的糖纸。另一些孩子则用各自的方式控制着自己不要打开糖果。他们有的把头放在手臂上,努力让自己睡着;有的闭上眼睛,不去看那诱人的软糖;有的则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
20分钟后,这些度过了看似无尽期的等待的孩子们如愿以偿,得到了两块软糖。
这个实验是用于分析人的延迟满足能力的,延迟满足最通俗的解释就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马上得到什么。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对参加实验的孩子们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能够抵御诱惑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当他们长大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在美味的软糖面前,不是任何孩子都能经受得住考验。面对唾手可得的蝇头小利,不是每个人都能抵御诱惑。没有足够耐心延迟满足自己**的人永远也没有机会品尝第二颗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