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倒霉的人总倒霉(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net,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一天晚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抛了锚,他下车来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千斤顶。

怎么办?他抬头四处张望,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座亮灯的房子,看来只能去那里碰碰运气了。年轻人锁好车门,沿着公路向那座房子走去。

“这么偏僻的地方难得有一辆车子经过,他们家的人不会不知道千斤顶是何物吧?”

“即使那家真的有千斤顶,会把它借给我这样一个陌生人吗?”

……

一路上,年轻人总是想着各种借不到千斤顶的理由,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他劈头就冲主人喊了一句:“你那破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

年轻人的话弄得主人以为他是个从精神病院走失的病人,赶紧“砰”的关上了门。年轻人嘟囔着:“我就知道,你不会借给我千斤顶的。”

幸运的人总幸运,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个幸运儿;倒霉的人总倒霉,因为他们认定自己是个倒霉蛋!

墨菲定律

我们都知道,向上抛起一枚硬币,当它落地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几率是相等的。现在有这样一道类似的数学题:生日聚会上,一位客人不小心打翻了面包师刚刚送来的奶油蛋糕,那么,你觉得是蛋糕直接落在地毯上的几率大,还是它翻个身,将奶油面朝向地毯的几率大呢?

也许你会马上脱口而出:“当然是一样大了!”甚至还会顺便嘲笑一下我的数学功底真的很差。还有一部分人会想,既然我这样问了,答案就一定不是寻常的“几率一样大”,但到底哪种可能的几率大呢?也许你又开始犯嘀咕了。

的确,就像后一部分人所想的那样,两种情况的几率是不一样大的。蛋糕理论的提出者通过实验得出:上述情况下,落地蛋糕奶油面朝下的几率与地毯的价格成正比。

心理学上的这个“几率不等”的结论与数学上“几率相等”的结论其实并不矛盾,数学上所探讨的是自然状态下的纯粹概率,也就是说如果蛋糕落地时,没有人去关注和人为影响它,它直接落地和奶油面朝下落地的概率是相等的,即使是做这个实验的心理学家也没有否认这个观点。

然而,在心理学的实验中,引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人,诸如打翻蛋糕的人试图用手拖住下落的蛋糕却失去了平衡等许多可能都会使蛋糕“容颜尽失”的因素。由于人这种复杂动物的加入,使得事情变得很糟糕,使得本应该相等的几率变成了不等。

心理学家把这种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的怪现象称为“墨菲定律”。它来源于一名叫**德华·墨菲(edward a.murphy)的工程师,墨菲曾于1949年参加了美国空军进行的mx981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其中有一个实验项目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置在受试者上方,当时有两种方法可以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支架上。实验人员要求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可以,但千万不能装错位置。而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有一人有条不紊地将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错误的位置上了。于是,墨菲便不经意地说了句取笑这个“倒霉蛋”的话:“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墨菲的“倒霉蛋”同事并不是运气不佳,而是老担心自己变成“倒霉蛋”,可悲的是,这种担心化作了冥冥中的一种力量,加速着他的倒霉。

越是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越有可能发生,有时候,人类超凡的预见性反而让我们成了心灵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