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页
- 没有了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net,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柴可夫斯基回到家后立刻给梅克夫人写了封信:“原谅我的粗心大意吧,维拉蕾托夫娜!我爱你胜过其他任何一个人,我珍惜你胜过世界上所有的东西。”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瞥,但却是他们一生中最亲密的一次接触。现在想来,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是在用距离创造美,创造迷人的朦胧,创造向往和动力!
距离如火,它在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可能把一切烧为灰烬;距离如水,可以载舟的同时也可以覆舟。爱情的距离,需要我们用心去把握。
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子问她的母亲:“妈妈,婚后我该如何把握爱情?”
母亲听了之后笑而不答,只是从地上捧起一捧细沙。女孩发现当母亲平摊着双手时,那捧沙便圆圆满满的,一点都没漏掉。但当母亲将双手握紧,沙子就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间泻落了下来,等母亲再次张开双手,手中的沙子已经所剩无几,而原先圆满的形状也被压得扁扁的,再无美感可言。
女孩望着母亲手中的沙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这时,母亲才将道理娓娓道来:“爱情无需刻意去把握,越是抓得紧越是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彼此之间的信任与谅解,爱情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婚姻也将是一片枯叶慢慢萎缩。”
正如泰戈尔所说:“让我的爱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爱一个人就要宽容对待对方,给对方自由的空间。无论是即将出嫁的女子还是已经走入婚姻的女人,都请记住母亲手里的这一捧细沙。
刺猬效应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相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它们只好离开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看到这您可能会哑然失笑,其实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刺猬效应。刺猬效应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即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建立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
就此,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边。试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实验参与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在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后,实验参与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
由此可见,人们对这个自我空间的保护意识很强烈,人的这个自我空间一旦被侵犯,就会产生不舒服、不安全的感觉,甚至因此恼怒。任何一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自己可以独自把握的空间,而这个空间就是自己与他人快乐相处的秘密花园。
海底的鱼儿们需要自由的空间来呼吸足够的氧气,否则就会引发疾病,甚至死掉。同样,你的朋友、亲人和爱人,他们也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去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