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net,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倡导者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认为,互联网时代,学习就是形成网络,就是在相关的知识节点间建立有效的连接。www.Pinwenba.com学习过程的关键就是将相关知识节点连接起来,形成具有学习网络,从而实现学习者原有知识的更新和构建。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博士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强化,主要表现在检索学习的广泛运用,推动了深度学习和激发了探究学习。
6.1.1检索学习在博士生自主学习中广泛运用
互联网时代,博士生的学习方式不再以传统的图书馆为轴心,而是从基于纸质图书的载体向互联网平台上检索式学习转变。检索式学习强调从博士生的“需要”出发,强调信息的开放性、共享性和自主性。在检索式学习过程中,博士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科研文献,通过输入不同的关键词或者利用不同的搜索路径占有科研文献,把获得的文献和资料进行主动分析、分类、分解,从而更加理清科研思路和明确科研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博士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对提高博士生科研主动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博士生在开展研究学习的过程中,从传统的到图书馆书刊借阅到使用联机信息检索方式转变、从网络信息的浏览到利用学术搜索引擎转变、从一般的文献信息检索到知识检索与研究性问题的分析转变、从知识检索到知识发现转变。
访谈中博士生深有感触,认为互联网的存在大大方便了文献检索,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表示目前在学习上已经离不开互联网。
我一般首先通过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搜索,之后再到专业数据库去下载文章,基本都能找到所需要的文献。(D204)
我最主要的是通过google学术搜索,通过关键字或作者(如果知道某些作者的相关内容)做全面搜索,再筛选。如果在互联网找到了特别急需的学术信息,很开心、很幸福。(D113)
查询信息文献主要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Baidu、Google学术等,感觉互联网非常方便,难以想象以前的博士生是如何进行文献检索的,但是有了互联网之后,文献搜索方便、全面,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D203)
D205认为使用互联网已经成了一个习惯,他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谈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功能。
现在学术查新就必须使用互联网。以前没有互联网,老师介绍了一个概念和参考书等,就必须跑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然后去复印。现在就不需要了,只需要在网上搜索就可以了。
检索学习过程中,博士生在文献、信息处理方面对教师的依赖有所弱化,主体意识得到了提升。传统意义上的博士生教育中,教师掌握了大量的学术信息资源,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决定性,对博士生产生了一定的束缚,博士生处于相对被动和被主导的地位。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博士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获得很多的信息量,师生之间可以实现学术信息共享、深度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博士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凸显。访谈中,博士生碰到学术问题,主要是通过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信息。D118说,碰到问题,首先在网上查找:碰到学术问题,如果找导师交流,导师也会提出很多问题,还是要通过互联网查找,通过文献得到启发和启示,基本上都在互联网能够找到信息。另外,导师是兼职的,本身就很忙,问了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答复。调查问卷中,超过八成的博士生碰到学术问题,习惯于先从网上查询,说明检索学习方式在博士生学习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