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汉统失辉,谁以继之?(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net,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陛下,兵者,存亡之地,死生之道,不得已而用之。

我军新败,损兵折将,袁军新胜,收拢荆兵。

此时讨贼,犹以溃卵击顽石,柴薪救野火,取死之道也。

今袁军不来犯我,得守立锥之地,已是万幸,何言而讨贼乎?”

他说着,趁势而进,拱手献策。

“依臣之见!

刘太师之麾下文聘将军,稳重老练,久熟战阵,虽历百战,亦未有行差而踏错者。

今可任之为镇东将军,陈本部兵马两万于武关,以断袁术南阳东进之道。

刘玄德之二弟关云长,汜水关下,温酒而斩华雄,一身肝胆,忠义无双。

今可任之为镇南将军,陈本部兵马三万守轘辕关,以绝袁术颍川北上之途。

如此二者,紧守门户,可保一时无虞。

待休养生息,屯粮兴兵,以待天时。

一旦南方有变,臣必挂帅亲征,南定淮南,收复三州,再兴炎汉。”

曹操说的有道理吗?

群臣都知道他所言有理!

自家新败,损兵折将,袁术新胜,兵精粮足。

这时候袁术不来打自家,都算好的,哪有以百败之军,强攻万胜之国的道理?

但天子群臣,没有人能认他这个道理。

这世间之事,本也不是你说的有道理,就对的。

“曹贼!

绥靖袁氏,不敢出征,你还说你不是袁氏忠良?”

这是刘繇。

“滑天下之大稽,悖天地之理!

此等狂贼,今不讨之,天下何以视天子,诸侯何以臣汉邦?”

这是杨彪。

“袁贼何等猖狂,汝为汉相,安忍坐视他窥伺神器?

速速领命,勿负陛下之望。”

这是刘表。

面对这又一次的攻讦,曹操轻笑嗤之曰:

“刘太师,吾非相,乃御史也。”

政治正确的道理,他如何不明?

但要他领兵出征,在外与袁术分生死,反失洛阳与天子,这等舍己为人之事,也绝不可能。

坐看这满座群臣,又一次自相攻讦,而无一讨袁者。

刘协幽幽而叹,曹操的想法,他如何不明?

将文聘、关羽调去镇守两关,阻挡袁军,看似万全之策。

然而两军一走,洛阳将又一次沦落曹军掌控,自己也又一次将成为那被挟持的傀儡天子。

可看眼下局势,要调曹操领军出洛阳,以抵袁术,他也是抵死不从的。

这一刻,他端坐龙椅之上,看着满座群臣争来吵去,帝党与曹营两方又在攻讦,竟无一能临阵讨贼,以诛袁逆者。

他要称王了啊!

他明晃晃的发书朝廷,要称汉王啊!

群臣啊!百官啊!

朕的汉臣啊!

汉统失辉,何以继之!

刘协眼底那抹深入骨髓的无奈,与记忆里那位顿首而拜的先生,别无二致。

天命更易,孰能改之?

汉统失辉,谁以继之?

这便是先生您口中的天命耶?

剿除国贼,欲要执掌洛阳大权时,群臣仗义死节;被帝党责难,向朕倾诉悲哭时,曹家满门忠烈。

可及至临阵讨贼,用人之际,犹在争权夺利,蝇营狗苟!

帝党与曹党争执吵嚷间,只听台上天子,一声悲呼:

“天命更易,孰能改之?

汉统失辉,谁以继之?”

群臣哗然,仰首而望,便见那位龙椅之上的小小人儿,将插在案上的天子剑拔出,面目狰狞。

“太祖高皇帝有言:立白马之盟,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今丞相不愿奉诏讨贼,诸侯各怀不臣之心。

袁贼猖狂,天理难容!

朕当御驾亲征,讨平淮南!”

群臣无不骇异!

霎时间,无论帝党、曹党又一次立于统一战线,众口一词,齐呼:“不可!”

“人君当神器之重,岂可亲身履危?”

“陛下当以国祚为重!”

“还请陛下慎思之,兵凶战危,倘有万一,汉室何存?”

“汉室何存?

便是朕不御驾亲征,安坐洛阳,汉室就得以存续了吗?

他称王了!

今日称王,明日称帝,来日而王天下?

届时诸公皆有来日!

朕还有来日吗?

汉室还有来日吗?”

“臣等惶恐!”

“陛下言重。”

“臣等万死!”

群臣吵嚷,天子一怒,这时节,只见一人容貌端正,一丝不苟,持笏而出。

他朗声道曰:

“狺狺反贼,堂而皇之,发文中枢,奏请封王!

我大汉幽幽四百载,未受此辱!

主辱臣死,今天子受辱,尔等不为君而死,更待何时?

陛下言朝中未有忠直者,臣,少府,孔融,来做这个忠直!

汉廷四百年正朔,未必遽绝,而仗义死节之士,自臣而始。”

他回眸目视群臣。

“汉统失辉,我今殉之。

我死,汝等毋为不义。“

言罢,孔融以头触柱,以全臣节。

虽死,两目犹含血泪,衣冠整肃。

群臣哑然,鸦雀无声。

这一刻,天子、群臣、曹党、帝党,无论是谁,都为这突发一幕,默然无声,无不动容。

“孔北海!”

刘备挺身而出,他望着孔融头破血流的尸身,泪不能止。

他一字一顿,拜天子曰:

“臣,汉,后将军刘备。

愿奉诏讨贼,为陛下戡平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