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net,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2.4 恐惧情绪下,我们可能会变成弱者
在恐惧面前,虽然我们本能的反应就是逃跑,但是,当察觉到逃跑没用时,或者一些从内心里认为自己不够强大的人,就会在无助的情绪下做出妥协、回避等弱者行为。
在贝蒂和男友保罗十几岁的时候,他们就结婚了。结婚不久,他们就养成了每周六晚上去街角酒吧的习惯。而每一次,他们都会在凌晨的时候,在喝得烂醉的情况下回到他们的家——那个邋遢的一居室。之后,保罗就会殴打贝蒂。
起初,他用拳头猛击贝蒂的脸和胃。贝蒂感到害怕,会带着瘀伤跑出家门,向朋友们求助。但是,这会激怒保罗,下手更重。
贝蒂也想过彻底离开保罗,但是年少的她不知道离开后去哪。
所以,她决定“认命”。在周六晚上来临时,她会尽可能地显得顺从、麻木以及听话,即使保罗对她拳打脚踢,她也毫不反抗,甚至不发出尖叫声。
在对环境感到恐惧时,一个人如果预期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起作用,他就会变得无助。正如贝蒂停止向朋友们求助、放弃离开保罗的想法。换句话说,无助是在持续的恐惧中形成的。
但是,无助感并不是恐惧的终点。无助理论认为,个体对于未来无助的预期也可能会带来其他结果,比如认知迟滞、低自尊、沮丧、失去进取心等。如此,妥协、认输、回避等弱者行为也就在所难免了。
2.5 生活启示
恐惧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恐惧情绪下的言行表情都是人们应对危险情境的一种准备状态,对人逃离危险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沉浸在恐惧情绪中,我们的反应就会是逃跑,而逃跑并不能解决问题,恐惧感依然存在,甚至会加深,我们的内心也会变得越来越弱。